以“四個化”實現“三大定位”
2010年初,省委、省政府立足全省發展戰略布局,重新明確了清遠的發展定位,即“大廣州的衛星城市、環珠三角高端產業成長新區、華南休閑宜居名城”。新的定位正逢其時,清遠連續多年高速發展后,正進入新一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期。
一切似乎不謀而合,清遠的主政者早已行動,主動“謀變”。早在2008年,清遠市委書記陳家記根據形勢的發展,及時調整了發展戰略。凝結著執政者智慧的“四個化”(工業園區化、農業產業化、城鎮特色化、管理人性化)戰略思想的提出,為清遠的發展指明了新的路徑。事實證明,它符合省委、省政府對清遠的要求,符合清遠的實際。
陳家記說,在“十二五”時期,清遠要在更高層次上實現“四化”戰略。
一個地方“無工不富,無農不穩”,清遠也不例外。清遠的欠發達就“欠”在工業不發達。我們推進工業園區化,促進工業向園區發展,不能繼續以往“處處點火,村村冒煙”的發展方式,所以我們要讓工業進園區,最大限度地控制工業的污染,既要發展清遠的經濟,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態。
“農業產業化”就是要求大力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,促進農村的資源規模生產。規模生產可采取一系列先進的生產技術,農業機械化才能夠得到推廣,農業的水利設施才能夠完善。
在推動城市建設特色化方面,既不能夠照搬照抄國外,又要彰顯清遠的個性。清遠的人口分散地分布于粵北地區,走城鎮化發展的道路,不僅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會改善,基礎設施的投入會更加節約,土地的利用率也會提高。
在管理人性化方面,要促進我們的財政資源向公共事業集中,并體現在社會管理和人性關懷這些方面。
同時,著力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。為此,清遠大力推進“三圈四帶”經濟發展格局。
南部經濟圈著力推進產業優化升級,發展高端產業,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;中部經濟圈資源豐富重點打造好發展的軟硬環境,承接好珠三角產業的梯度轉移;北部“三連”經濟圈以共建民族工業園為載體吸引投資,打造精品產業,同時承擔好生態屏障的功能。“四帶”中的北江沿岸經濟帶,結合生態優勢、資源優勢以及現有的產業優勢,著力打造污染少、效益高、結構優為特色的生態工業發展帶;清連高速經濟帶、京珠高速經濟帶、清佛公路經濟帶,要繼續發揮經濟帶動交通優勢,進一步營造好投資環境,集聚好工業產業,做大做強工業經濟。